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文旅融合铺就脱贫致富路

    信息发布者:hasqsxzt_r53zmfra6m9
    2019-06-04 13:15:06   转载

    初夏时节,喜讯传来:内乡县顺利脱贫摘帽,全县贫困发生率由6.9%降至0.95%。

      内乡县是秦巴片区特困县,也是河南53个贫困县之一,要想脱贫摘帽谈何容易。近年来,内乡县聚焦脱贫攻坚大局,积极探索实施“七个全覆盖”新举措,文旅深度融合、同频共振,让扶贫与扶智、扶志相结合,将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,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。

      “三带五联”“长”志气

      麦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,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农民王廷会早饭后便坐在门前,拿出一块磨刀石,开始“霍霍”磨镰。

      “几亩果园,养猪和光伏分红,在牧原上班还有收入,俺一家一年收入3万多元,在过去想都不敢想!”王廷会说,“因为‘三带五联’,乡亲们都铆足了劲儿干,咱也不能落后,让人笑话啊!”

      王廷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他所说的“三带五联”,就是内乡创新开展的“三带五联奔小康”活动,目前在内乡已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。“三带”即,党员干部带、社会能人带、致富能手带;“五联”即,联学、联帮、联保、联争、联创。

      “带和联”中聚合力。以亲情、地域、产业为纽带,按照“1个政治上的明白人+1个经济上的明白人+3户贫困户”的组织架构,在全县搭建以五户为一组的联户组25493个,覆盖12.8万户51.4万名群众。联户组组长通过与贫困户拉家常等方式,讲政策、传技术、鼓干劲。每季度在联户组中开展“十星三美户”“三带五联模范组”等评选活动,使“联户组”成为“一户得荣誉、全组都光荣”的共同发展联合体。同时,大力兴办“讲习所”“励志堂”,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讲感恩、讲典型、讲道德,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。

      “讲评晒”增动力。按照修改后的村规民约要求,由联户组组织贫困户围绕“勤俭持家、助人为乐、孝老爱亲”等主题,每月登台演讲,公布劳动和收支情况,由群众代表进行评议,开展“讲评晒”活动,分别挂红、黄、黑三色旗,红旗积30分、黄旗积5分,用积分卡可到“爱心超市”兑换等价商品。通过讲、评、晒,增强了贫困户的荣辱意识,遏制了“好吃懒做”“面子消费”“过度消费”等不良习气,充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。

      如果说产业扶贫是内乡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,“三带五联”则是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力量“内核”。记者在内乡县采访时发现,以贫为耻的多了,争当贫困户的少了;勤劳致富的多了,安于现状的少了;支持乡村工作的多了,唱对台戏的少了。新风良俗正逐步形成,各村普遍出现了“甩开膀子加油干”的喜人局面。

      旅游带贫“鼓”钱包

      “上山变上班,民房变客房,俺现在日子过得美着哩!”万永军是内乡县夏馆镇葛条爬村的贫困户,父亲长年有病,两个孩子都在上学,家庭经济困难,现在他和妻子都在宝天曼景区上班,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。

      发生巨变的不仅是万永军,因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的葛条爬村、万沟村的农户,他们仅靠从事旅游接待、旅游商品经营等旅游服务业,每户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,最高户年人均收入可达到5万元。

      近年来,内乡县以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为抓手,不断探索“旅游+扶贫”的发展新模式,走出了一条以旅带农、兴旅富民的新路子。

      开发一个景区带火一片贫困乡村,“景区带村”“景区+农家乐”模式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最有力的途径。内乡县对贫困群众开展免费技能培训,并牵线搭桥帮助农民到景区务工;利用小额扶贫贷款,帮助贫困群众在景区承包游乐设施、经营土特产店铺等,促进贫困群众从一产向三产转移,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,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。目前,七里坪乡已发展旅游土特产商店78家,农家乐宾馆98家,餐饮服务150家,旅游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,带动贫困户60多户脱贫致富,70多家农家宾馆年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。

      “生态农业+乡村游”,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美好愿景变成现实,“旅游地土特产品+深加工”,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迅猛。据介绍,内乡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过程中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,促旅游观光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,规模发展了油桃、桃核、茶叶、菊花、柑橘、葡萄等特色产业,形成赤眉镇“十万亩油桃”、余关镇“十万亩核桃”、灌涨镇“休闲观光农业体验”、大桥乡“万亩杨沟柑橘和千亩石榴”、岞曲镇“吴垭石头村”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农业观光采摘旅游品牌,推出了“春赏花采茶,夏摘葡萄和桃,秋采柑橘贡菊,一年四季古村游”的乡村旅游线路,不但绿了荒山荒坡荒岭,还创造了围绕生态观光游、采摘游、农副产品销售、纪念品加工等带来的就业机会,为农民致富、贫困群众脱贫开辟了新的路径。赤眉镇油桃沟每年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,沿途6个村庄300多户群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;灌涨镇围绕葡萄园采摘观光游的从业人员达2000人以上,户均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。

      用美丽打开致富门,好风景带来好光景。目前,内乡县发展旅游重点村35个,经营乡村旅游农户近300余户,带动就业人口3万多人,其中54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,年人均增收1.5万元以上,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拉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“新引擎”。

      文化惠民“富”脑袋

      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,更要注意富脑袋。近年来,内乡县强力推进文化扶贫,坚持将“富脑袋”的要求落实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,让群众头脑更丰盈,也有了更多的幸福感。

      积极落实文化扶贫“七个一”工程。高标准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。目前全县97个贫困村已全部建成,其他199个非贫困村已建80%以上,今年年底将全部建成。积极推进总建筑面积6.6万㎡、规划投资4.8亿元的“三馆一院一中心”(新的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宛梆艺术剧院、新闻中心)建设。目前主体已完工,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。积极实施乡镇图书分馆建设,连续两年共投入500余万元,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图书分馆,形成以县图书馆为总馆、乡镇图书馆为分馆、村农家书屋为终端的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。

      扶持发展民间文化队伍。变“送文化”为“种文化”,积极开展“文艺培训下基层”活动,大力培养236支乡村文艺骨干队伍,组织举办民俗展演大赛、广场舞蹈大赛等文化活动,使基层文化焕发勃勃生机;加强文化队伍建设,全县16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上级配备5万元经费基础上,再由乡镇配套2万元活动经费,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。为296个村(社区)分别配备1名宣传文化管理员,按照乡级每人每月1000元、村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予以补贴,每村每年再补贴3000元用于开展文化活动;积极提升文化干部队伍素质,去年以来组织文化单位、16个乡镇文化干部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,分三期对全县所有乡村宣传文化管理员进行集中轮训,全面提升县、乡、村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。

      推行政府购买文化服务。县财政每年拿出180万元购买宛梆演出服务300场,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能看上一场宛梆演出。同时,实施公益电影放映、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文化惠民工程,切切实实活跃农村文化生活。组织开展扶贫主题巡演。创作编排了以“江山”为主题的脱贫攻坚专场节目,在全县16个乡镇97个贫困村进行了两轮巡演。通过鼓儿哼《张子枫脱贫》、快板书《黑老钱开心露笑颜》、小品《找妈》、宛梆小戏《美好日子在明天》等贴近生活、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,宣传党的扶贫政策,展现内乡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及成就,赢得社会广泛赞誉,为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县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。

      从“长志气”“鼓钱包”到“富脑袋”——文旅完美邂逅,在激情和激荡中,让地处豫西南贫困山区的内乡县走出一条生态脱贫新路,这里的群众正在通往静美富裕的小康之路上阔步前行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